海东市2017年上半年就业形势分析
bet365取款要多久:http://www.gy-hotel.com    来源:    创建时间:2017/9/13 10:46:59    

上半年全市城镇新增就业5572人,较上年同期减少1891人,同比减少3.96%;城镇登记失业人员实现就业2855人,较上年同期减少170人,同比减少5.62%;困难人员实现就业315人,较上年同期减少38人,同比减少10.8%;城镇登记失业率3.00%,低于全市目标任务3.5%的0.5个百分点。按地区分布:平安区新增就业986人,比去年同期减少3.8%;乐都区1204人,比去年同期增加0.67%;民和县904人,比去年同期减少13.91%;互助县1249人,比去年同期减少0.72%;化隆县619人,比去年同期减少5.93%;循化县610人,比去年同期减少0.81%。从就业的单位性质来看,城镇单位新就业1101人,比去年同期增加了0.27%;城镇个私企业新增2013人,比去年同期减少了4.14%;公益性岗位及灵活就业新增2458人,比去年同期减少了5.61%。按就业去向分组:机关事业单位考录招聘19人,比去年同期增加72.73%;到企业就业1788人,比去年同期减少7.55%;自主创业就业1183人,比去年同期减少38.57%;灵活就业2320人,比去年同期增加0.87%;其他就业262人,比去年同期增加36.46。从行业需求看:一产为286人,比去年同期减少10.63%;二产为1146人,比去年同期减少19.01%;三产为4140人,比去年同期增加1.79%。

上半年全市农牧区劳动力总数82.4万人,劳动力转移就业40.66万人(次),完成年度计划的75%。其中:就近就地就业9.97万人(次),比去年同期下降3.58%。分行业为:农牧区合作社0.08万人(次),同比增长14.29%;手工业制作0.13万人(次);民族旅游服务业0.07万人(次);自主创业0.53万人(次),同比增长1.92%;其它行业9.16万人(次),同比下降4.08%。按区域划分:省内转移就业人数占全部就业人数的33.47%,省外占42.01%。省内转移就业主要地区是西宁市、海西州、海东市。省外主要是广东、西藏、上海、新疆。新疆1.68万人(次),同比增长3.7%;广东1.96万人(次),同比增长1.03%。按主要行业分布来看,建筑业0.91万人(次),同比下降20.87%;餐饮业10.61万人(次),同比下降1.39%。与去年同期相比,跨省外出人数增长,省内和就近就地人数下降;返乡创业0.77万人(次),同比增长14.93%。其中:带动就业1.7万人(次),同比下降15.84%。劳务协作就业3.33万人(次),同比增长3.42%。其中:省外劳务协作2.11万人(次),同比增长0.48%;公司加农户对外协作1.22万人(次),同比增长9%;实现就业的农牧区劳动力劳动收入27.51亿元,同比下降0.77%。

从上半年新增就业去向分布看,一是就业形势严峻复杂。受国内经济下滑影响,不稳定因素增多,劳动力供需侧矛盾依然存在,新增就业岗位能力不足,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渠道趋紧,就业结构性矛盾更加凸出,就业形式严峻复杂。以高校毕业生就业、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失业人员再就业以及被征地农民和就业困难群体实现就业难度依然很大。二是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困难。多数高校毕业生就业观念滞后,不愿到基层就业,就业供需结构失衡;流动性就业导致就业稳定性差。服务基层项目计划的高校毕业生存在待遇低和二次就业问题。三是困难群体就业渠道狭窄。就业困难人员主要通过公益性岗位、见习岗位、灵活就业等渠道实现就业,虽享受岗位补贴及社保补贴,但就业途径单一,工资低,不利于稳定就业。四是产业转型升级,技术进步所需的高层次和技能人才缺乏,这是长期存在的问题。

从上半年的农牧区劳动力转移就业动向分布情况看,就业形势依然严峻,就业任务依然艰巨。就业公平性得不到有效保障,就业歧视现象时有发生;劳动者能力素质和就业技能较低,职业技能培训薄弱,进城务工人员职业技能偏低问题突出。从影响未来就业的多种因素分析,部分企业“招工难”与部分劳动者“就业难”状况并存的就业结构性矛盾依然存在。城镇对农村劳动力就业吸纳能力有限,一方面每年城镇中新成长劳动力、高校毕业生需就业;另一方面由于科技进步、劳动生产率提高等因素,也使一些企业减少新员工吸纳,甚至排挤出部分劳动力,导致省内和就近就地转移就业人数下降。大中型城市发展机会多,劳动力需求大,因此我省农村劳动力跨省外出人数同比增长。    

下半年,要始终坚持“劳动者自主就业,市场调节就业,政府促进就业、鼓励创业就业”的方针,积极营造自谋职业,自主就业,灵活就业的社会氛围。努力推动农村劳动力技能培训,困难群体稳定就业,新增劳动力创业就业。按照“稳定省内、扩大省外、拓展境外”和进一步做大做强拉面经济,加快发展服务业的工作思路,不断完善就业服务体系,全面落实积极的就业政策,努力实现城乡劳动者的充分就业。在产业结构上,着力发展就业容量弹性最大的第三产业,继续发展生产性服务业。在经济形式上,鼓励民营经济发展。在企业类型上,支持发展具有比较优势的劳动密集型中小企业。同时鼓励劳动者通过自主创业发展微小型企业,通过创业带动就业岗位的增加。在城镇化进程中,要注重城镇化和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的协调发展。提高农村劳动力的就业能力,加大对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的投入,引导农村劳动力全面提高自身素质,努力适应新的工作、新的生活环境。